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一直以为这只能出现在电影里的场景。原来身边一直都有。
这是一片还未来得及现代化的旧城。它的深厚与衰败,安静与单纯,都是因为岁月。
什么样的相遇,都是需要缘份的。如果不是没买到及时返程的票,而不得不在南丰县里逗留五个小时,我与旧城,依然会再一次擦肩而过。
在漫长的候车时间里,我们决定去他的母校南丰一中看一看。相对十年前,南丰一中已经变化很多。他站在曾经填写高考志愿的台阶上留影。我心里也跟着有些小感动。这对一个农家出身的孩子来说,意味的就是命运改变。如今再回到这最初的起点,那些回忆,必然让他感慨万分。
他执意要带我们去看看他当年租的房子。于是穿小巷,折弄堂,路过三四个他曾经租住的老房子后,我们无意地来到城西。大片的老房子映入眼帘。
从建筑风格和破旧程度来说,这至少是民国的房子。房子的女主人坐在各自的门前洗着菜,聊着天。恍然之间,以为自己走进了那些怀旧的老电影里。
老街弯曲,但不窄。看得出旧时的繁华。突然之间就看到地藏寺。听他说过有一个寺,以为都是简陋狭小的地方,没想到眼前的寺庙竟这么高大巍巍。门口刻着十几条对联,大门上用铆钉拼出四字,“佛即是心”。
我发现南丰的寺庙很多。不管是县城还是小村。“唐开元时(713—741)佛教在南丰进入鼎盛期,至民国32年(1943)县城地藏寺建成时止,县境内先后建起大小寺院、庵堂178座,其中唐朝代兴建的最多,达67座。”
最爱这副对联,“心地清净一物都无谁是我,性藏无量万事俱全我是谁”。

地藏寺依山而建,地藏王菩萨的佛位就靠着岩壁而建。高大庄严。顺着阶梯可以一直到岩石顶上。从石顶向下眺望,可观半个南丰城与穿城而过的盱江。

从地藏寺出来,就到了西门古城旧址。城门口还有一家打铁铺。不知道别人什么感受,反正我从小到大人只在书里看过电影里看过这样的打铁铺。现实里的我是真的第一次看到。只见铁器上火花四溅,师傅挥汗如雨。旁边站着等候的主顾。他们非常熟识,间或还聊天。

西门旧址似乎已经只是一种年月的象征。没有城门。也没写具体年代。让人感慨的是,就在旁边,挂着“好记星”的广告牌。新与旧的冲击交融,过去与现代都体现在一个镜头里面。

在渡口边居然还见到一家老旧的剃头铺。依岩石而建,像个天然的岩洞。但就是这样一家老式的剃头铺,在角落里,也放了一台小的电视机。师傅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新闻。生活也相当的怡然自得啊。
【相关新闻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