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丰三溪乡石邮村,每年都会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有一个非常有诗意的中文名字庄雪婵,但她却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日前,笔者见到了庄雪婵。
远在欧洲的法国人缘何每年都会来到石邮村呢?原来是石邮的傩舞文化吸引了她。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庄雪婵说:“石邮的傩舞是一种艺术、一种礼仪、一种意识,特别是它与农村生活紧密连在一起,非常有意思。”
喜欢上傩舞,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有一次,庄雪婵从事摄影工作的丈夫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南丰石邮傩舞,出于职业的敏感,她丈夫对傩舞面具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向她极力推荐。带着期待,2001年,庄雪婵第一次踏上南丰的土地,实地观看了傩舞表演,果然没有让她失望,传承千年的石邮傩舞,保存了原生形态特征,很有研究价值。自此以后,庄雪婵每年都会独自一个人来石邮住上一两次,或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二十天,一边观察农村生活,一边对傩舞进行研究。这样的习惯,她维持到了现在,整整14年。
“这么多年了,我们大家和她都很熟悉,是老朋友了。”石邮村村民吴伯亮说,庄雪婵每次来都是住在他家,和他们家一起生活。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还有一点好奇,但几年过去,大家就慢慢习惯了,由最初的在路上只答不问,到现在会主动与她聊天。“她人非常好,来的时候要是赶着村里修桥修路,或者需要做公益事业的时候,她都会主动捐款。”村委会主任叶根明说。
14年的傩舞研究,让庄雪婵与石邮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傩舞丰富了她的生活与研究。同样,她也为南丰傩舞在外宣传,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傩舞,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著作《逢场作戏》详细介绍了石邮傩舞。2008年,石邮傩班还应法国文化部门的邀请赴法国世界文化表演中心表演。(程俊 聂威)
【相关新闻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