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专家感受南丰原汁原味乡村傩舞
江西南丰傩舞风格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特质,因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渊 源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演化而来的舞蹈。
南丰跳傩始于汉初,历经2000多年盛行不衰。据南丰县紫霄镇余氏重修族谱中的《金砂余氏傩神辨记》称:汉代吴芮将军,驻兵军山时,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陬,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由此可知,当时“傩”是为靖妖驱疫而“舞”的仪式。
唐宋时期,南丰傩舞受宫廷傩礼的影响,有了较快发展。傩仪中出现了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新角色,娱乐成分渐增。明清时期,南丰民间傩舞十分活跃,突破“索室驱疫”的傩仪范畴,将戏剧表演、武术动作融合于其中,并从神话故事、传奇小说、民间传说中汲取内容创作新节目,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
表 演
从南丰傩舞的品种上分,既有传统的大傩舞,也有衍生的竹马、和合、八仙等杂傩舞,还有傩戏《孟姜女》和傩舞与狮舞结合的《打大狮》。从傩舞的仪式上看,大致分为起傩(下殿)、演傩(跳傩)、驱傩(解傩、搜傩、搜除),圆傩(上殿)四段仪式,每段仪式有规定的礼仪和套数,傩乐、傩服、傩具、傩歌丰富多彩,神词、赞诗、符咒内容丰富。从傩舞的内容上看,大多取材神话传说及历史典故,既有驱鬼逐疫的《开山》等节目,也有演义传奇人物的《关公祭刀》等,还有农耕文化情结的《獭捉鲤鱼精》等,现今还保存了近百个优秀传统节目和2000多个傩面具。从表演特点来看,还有文傩与武傩之分,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之分。
此外,南丰各地留存的20余座傩神庙,也充实了傩文化的内涵,其中始建于明代的三溪乡石邮村傩神庙最负盛名,一幅“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楹联令人叹绝。
传 播
建国初,南丰傩舞在文化部门的重视下,经过挖掘、整理、研究,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创作了《丰收乐》、《开天辟地》、《界碑》等一批新编傩舞节目。1955年,南丰曾举办全县傩舞大会演,26个傩班代表参加,前后选派了《文王访贤》、《和合》、《判官醉酒》等傩舞节目参加江西省、中南区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丰县前后恢复了130多个傩班,傩舞艺人达2000余人,位居江西省之冠,建起了一支覆盖全县境内的老中青结合的傩舞艺人队伍。
如今,南丰傩舞10余次参加国内民间文艺会演及文化交流活动,两次应邀赴日本演出,震惊东瀛,有关南丰傩舞的专题片也已先后在国内外数十家电视台播出。去年6月,来自美、韩、日、俄、法等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南丰,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田野采风活动,使南丰傩舞更加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