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长期在外地打工的南丰农民,在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才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既挣到了票子,又换了脑子,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回乡后,他们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张福根:回乡当“鸡倌”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对回乡创业,我是有信心的!”莱溪乡东方村村民张福根的务工生涯从1993年开始。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下广州、上北京,从养鸡到搞建筑、装潢,他怀着创业的梦想,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种,勤奋苦干,积蓄了一些资金,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回乡也不能放弃希望,总要做些事情的。”近日,张福根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过去曾有过养鸡的经历,所以在回家的途中就盘算着办个养鸡场。”他想做就做,一回家就开始制鸡圈、添设备、买饲料、购鸡苗,很快就把一个小型养鸡场办了起来,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张福根说:“现在的政策好,特别是养鸡还有保险,解除了我很大一部分风险,所以我对养鸡致富充满了信心。”
王勇:田头种菜忙
近日,在南丰县太和镇太和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王勇正在自己的大棚里摆弄辣椒苗。“现在种菜要依靠科技提升品质,等这批辣椒上市了,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王勇显得很有自信。
三十刚出头的王勇,精干麻利,有一股子不认输的劲。5年前和爱人一起外出务工,干过泥瓦匠,当过“破烂王”。由于肯吃苦,肯动脑子,爱学技术,不久就在家里建了楼房,生活眼看一天天好起来。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他所务工的企业停产关闭了,于是便回到家乡。
“没想到回到家里,政府就通知我们返乡农民工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经过培训,我掌握了蔬菜育苗、移栽、管理和大棚保温、控制湿度等实用技术。”王勇在政府的帮扶下,搞了10多个蔬菜大棚。王勇兴奋地说:“现在蔬菜销售价格高,收入不比在外务工差。”
朱应根:进城开饭馆
“墙面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到简洁大方、温馨自然,装饰画要体现民族特色和现代生活气息……”近日,笔者在南丰县城桔都大道一处100多平方米的商业用房内看到,几个装修工人忙得热火朝天。一位容光焕发的青年男子正在指挥工人装修店面。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在广东中山务工的那家酒店生意惨淡,员工工资都发不出,只好回家乡寻求发展之路。”家住洽湾镇朱家村的朱应根告诉笔者,他1997年就外出务工,曾在多家酒店担任大厨。去年10月回到家乡,正愁就业无门,乡干部找到他,鼓励他自主创业。
“我有酒店管理经验,所以选择干餐饮这一行当。”经过一番考察论证,他决定在县城桔都大道租下一店面作为创业阵地。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碌着。在县劳动部门的帮助下,相关证照已经基本办齐。眼下最缺的是资金,他将务工挣来的30多万元全投在了前期工作上,还有近10万元的缺口。该县有关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派人上门办理相关手续,向他发放了返乡创业扶助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