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南丰青年身无分文流落唐山街头 一素不相识大哥又是借钱又是帮他买衣
身家百万的他誓言:今生我一定要找到你
大年初十,暖阳融融。南丰县橘贸路一户人家的窗户里飘来一首歌《大哥》。这首歌,张克成听了无数遍。每当听到它,他就会想起河北唐山一位名叫李向东的好大哥。年前,他向唐山有关方面打听李大哥的消息。
16年前,张克成在唐山打工,没拿到工资,身无分文,流落街头,是素不相识的李大哥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使他摆脱困境,回到了家乡。为感恩,张克成曾两次专程前往唐山寻找好人,但并无结果。如今,已成百万富翁的张克成,为了当年的那份情,每天都在心底呼唤:好大哥,你在哪里?
陷入困境
1994年,张克成为了生计前往唐山一家采石场打工。当年9月的一天,老板未付分文就将他扫地出门,年仅20岁的他只好流浪街头,身上“连买一个馒头的钱也没有”。实在饿得受不了,张克成也想过乞讨。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唐山街头漫无目标地走着,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唐山开平区公安分局旁坐下来。望着眼前的车水马龙,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想家的他顿时泪流满面。
他穿的采石场工作服已破烂不堪,身上散发着汗臭味。兜里没钱,腹中空空,举目无亲,怎么办呢?
遇到好人
晌午时分,一双充满友善的眼睛与他对视,张克成似乎看到了希望。那男子是来分局办事的,身高一米七四,40岁左右,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在张克成的眼里,这人像个当官的。
“年轻人,怎么回事?遇到什么困难了吗?”男子俯下身,和善地问。张克成把自己的处境如实说了。男子说:“老弟,我来帮你。”话音刚落,他就从兜里掏出800元,塞到他的手中。张克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么也没想到,世上真有那么好的人。张克成一边流泪,一边下跪致谢。男子将他扶起,安慰说:“傻子,跪啥,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男子看到他衣衫褴褛,又带他到附近的街上买穿的。张克成一个劲地说不用买,反复说这已经很感激大哥的大恩大德了。男子却说:“得换身衣服,你这样回家,家里人看到也会难过的。”张克成还清楚地记得,大哥给他买了一双旅游鞋,一条牛仔裤,一件上衣。
看到张克成换上新衣服,男子又给他指明去火车站的路,让他坐火车回家,免得家人牵挂。男子说:“兄弟,回去后好好打工,你北方没亲人,要到有亲友的地方打工,好有个照应。”分手时,男子写下自己单位和家里的地址,还有姓名。张克成隐隐约约记得,大哥叫李向东,当时纸上写的是,在路北区地税局工作,家住凤凰山公园附近的金星楼。“等你以后打工赚了钱,再把钱还给大哥,或来看看大哥,我看得出来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会把钱还给我的。”李向东说。“大哥,你放心,兄弟不管以后赚不赚钱,都会报恩。”话一出口,张克成已是泪流满面。“有你这句话,我就知足了。”李向东说。张克成想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写给李向东,以示诚意。李向东连说,不用,不用。说完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不懈寻找
在李大哥的帮助下,张克成坐火车顺利地回到南丰的家。亲人听到这段经历后都很感动。
回家后的第二年,有股闯劲的张克成去上海打工。凭着吃苦耐劳和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渐渐有了些积蓄,后来在上海买了一辆小型货车,做起了生意,再后来,他买了房子,有了妻子。但在奋斗的日子里,他念念不忘的是一面之交的李大哥。“欠大哥的钱一定要还,我年年、月月、日日想着这事,否则良心难安啊!16年前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啊!”
1997年,张克成放下生意,去唐山找人,可找了几天都没找到。2006年,他再次前往唐山,寻找李大哥。这一次他待了10天,花去差旅费近4000元,跑遍了唐山地税系统。地税部门的年轻人说,时间太长了,不知道李向东这个人。有一次,他看到一个长得有点像李大哥的人,张克成一路尾随,上前一问,又不是。也有的告诉他,李向东可能调到政法部门了,张克成又马不停蹄地在唐山市公检法各部门跑来跑去。政法部门有纪律,门难进,都说要介绍信,他没有,因此频频遭到拒绝。但张克成没有灰心,不让进门,他就守在门口,出来一个人,就盯着看,生怕错过找到李大哥的机会。
每一天,他要步行50多公里,一到晚上腿就发酸。他也到了李向东当时写的住址找,但房已拆迁。实在没法找到,张克成只好返回。今年春节前,他又与唐山相关部门联系,希望能打听到李大哥的消息。可是,因时间太久,至今没有线索。
“找不到李大哥,钱就还不了,也就无法兑现当时的承诺,每一天,我都为此心神不宁。”
“李大哥,也许你还在唐山,也许你调到了别处,但不管你在哪里,我今生一定要找到你。”
张克成现在南丰县城开一家超市,身家有上百万元。在财富上他已满足,但没有找到李大哥,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他对记者说,他最近将抽时间,再次赴唐山找大哥。“这次准备多带些钱,在唐山蹲上两个月,没找到人就不撤!”。为了这份诚心,请知情的读者与我们或张克成联系。张克成的电话13879415877,本报记者手机13133805191。(本报记者杜金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