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南丰县的白舍窑,是北宋时期具有相当规模的民间瓷窑,以出产青白瓷为名,宋元时期“江西五大名窑”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窑藏。青白瓷是我国瓷器制作中的一种,虽没有青花瓷的高雅和彩瓷的华美,但在朴实无华中,透露出一种自然纯净之美。“绿如青水初生日”,曾是诗人对青白瓷最美的描述。
时过境迁,曾经辉煌的白舍窑青白瓷如今又面临怎样的尴尬和困境呢?近日,记者来到南丰白舍镇,探寻白舍窑的沧桑变化。
辉煌与衰败
南丰白舍窑起始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中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时就有“先有白舍窑,后有景德镇”之说。白舍窑出产的青白瓷,胎色洁白细腻,胎体较薄,质密而坚,被誉为“瓷中之玉”。
在制作工艺上,白舍窑从陶泥、制坯、梳篦、划花到最后烧制成精美瓷器,工艺繁杂,图案装饰简洁却不单调。其中以带托六瓣茶盏、带托瓜棱温酒壶、褐釉刻画梅月盏、褐边笔洗等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由于品质奇佳,白舍窑为朝廷置官监造,上供朝廷使用。其制作工艺和器形特征,对研究我国瓷器有着极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走在桔树环绕的山包之间,白舍镇文化馆馆长告诉记者,这些远看是山,实则为窑遗址的山包有29座,窑体堆积完整的有18座。山冈上处处是俯身可拾的瓷片、窑具、匣钵、碳渣等物,记者仿佛回到当年热火朝天烧窑、川流不息运瓷的场面。据《南丰县志》记载:“白舍,宋时置官监造瓷窑,窑数处,望之如山。”鼎盛时期,白舍窑建有窑口99座,整个窑区绵延2.5公里,场面非常壮观。因为工艺水平高、产销旺,白舍窑在当时的名气可与景德镇相媲美,元代蒋祁《陶纪略》记载:“谓与景德镇竞争者有白舍窑也。”历史上也把白舍窑与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赣州七里镇窑并称为“江西五大名窑”。
辉煌过后,白舍窑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南宋初期,景德镇窑、吉州窑等纷纷采用芒口覆烧新工艺制瓷,这种方法使产量上升,成本下降。而从出土的白舍窑标本来看,仍以一匣一器的仰烧为主。虽然当时采用了涩圈叠烧、套烧等装烧工艺提高产量,但效果不明显。白舍窑为什么不改进工艺呢?通过研究人员对瓷器质地的观察,发现瓷器中灰胎逐渐增多,质量已远不如鼎盛时期。据此推断,这可能与瓷土资源枯竭有关。元末时期,白舍窑在工艺守旧、资源枯竭、运输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衰败。从此,曾经辉煌无比的白舍窑湮没在历史的风云中。
古瓷遭遇尴尬
从辉煌到衰败,再到今天的不为世人所识,白舍窑古瓷犹如一位没落的贵族,高傲而又孤寂。近几年来,我国古玩市场出现一些精美的北宋青白瓷器。人们起初误认为是湖田窑所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来自南丰白舍窑。至此,白舍窑古瓷渐渐重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胡小华是白舍镇人,因为对白舍窑瓷器的热爱,在窑遗址上捡回大量器物搞收藏,至今已有7年。记者在他不足30平方米的家中看到他收藏的大量瓷片和一部分古瓷,从印花瓶、盘口小壶、月梅盏,到小到几厘米长的小狗、狮子、佛头等,形态生动,线条流畅,有的温润如玉,有的质地轻盈,有的厚实稳重,无不显现出当时白舍窑工艺的精湛。说起古瓷目前的情况,胡小华深感惋惜。他说,白舍窑的瓷器并不输给景德镇,但完整的瓷品太少了,只有科学地保护和发掘,才能让千年古瓷重放光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田塍上,农家院落、猪圈里,不乏从窑遗址上拆下的砖块;山道和桔园内,随处可见破碎瓷片和窑具等。该镇文化馆馆长告诉记者,一些桔农在挖地时,经常会挖到古瓷,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古瓷的珍贵,被破坏的十之八九。
其实对白舍窑陌生的又何止是老百姓,一些专家学者也并不知晓。
2006年,白舍窑瓷器收藏者胡日辉参加央视《鉴宝》节目,就碰到一件窝心事。那次,他带的一对白舍窑葵口茶盏得到专家的好评,可没想到专家把瓷器认定为景德镇湖田窑所产,让他遗憾了好一阵子。2007年,原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江西电视台《家有收藏》栏目鉴定专家赵口斌起初对白舍窑瓷器也并不知晓,在鉴赏了几件宋代白舍窑瓷器后,被其温润晶莹的特质所折服,连称可与景德镇瓷器相媲美。
有着辉煌历史的白舍窑,因为留传下来的历史记载和瓷器稀少,再加上工艺制作后继无人,不得不面临古瓷被看好,名声却不为人知的尴尬境地。
重振辉煌有待时
是继续不为人知的尴尬,还是重振辉煌成为南丰的一张新名片?热爱白舍窑瓷器的南丰人毅然选择了后者。
为了重振白舍窑的瓷文化,南丰县成立了白舍窑瓷文化研究会和瓷品收藏协会,通过对白舍窑遗址的研究,举办瓷器鉴赏展示和瓷文化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挖掘白舍窑瓷文化的内涵。同时,为了恢复发展制瓷业,该县有关部门已把陶瓷生产作为一项经济发展项目,整理出一套白舍窑制瓷生产工艺,并专门组织人员到景德镇等地学习考察。
在保护窑遗产和古瓷的活动中,白舍镇老百姓的认识也逐渐提高。胡小华特意在自己的小摊前做了一个广告宣传牌,上面详细地介绍了白舍窑的历史和瓷器图片,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白舍窑瓷器。
随着白舍窑在古玩市场上逐渐被人认可,其瓷品也成为收藏界的一个热点。在苏州举办的“古玩世界第四届研讨会”上,南丰县瓷器收藏者张符龙带去的数十件白舍窑瓷器被抢购一空,5件藏品在鉴赏拍卖中拍出了高价。目前,国内一些收藏界的专家也陆续来到白舍镇寻根探源,研究白舍窑的历史。
湮没于历史风云的白舍窑古瓷,终于慢慢露出其精致秀美的面容。(谢卫民 本报记者 周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