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家大屋

石雕花架
“信步西行出老城,潭依斜石水波清。朝阳影蕴游鱼乐,夕照辉合钓叟情。灯火一江飘锦缎,渔歌数曲醉繁英。”南丰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近年来南丰旅游部门规划的17个景区里,位于县城琴城镇西侧的明清古街,已被该县列为重点打造的旅游之地。明清古街还保存有黄家大院、彭家大屋、翰林宅院、石佛寺、地藏寺等明清古建筑,古街气势不凡,布局错落有致,且建筑精美、内涵丰富,这在抚州众多县(区)中难得一见。初冬时节,记者在南丰旅游部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古街访古探幽。
彭家大屋紫金地
走进琴城明清古街,仿佛触摸到了历史深处,这片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群,让人能够亲身感受那逝去的年代。在琴城古街,记者首先看到的直钟巷的清代民居彭家大屋。它原名叫“紫金地”,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历时3年方竣工。屋主姓彭,早年从事贩卖盐业生意,得以发达。
紫金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进屋右边是学堂,用来讲学教书。左边是一小型厅院,有古戏台,有逢喜庆吉日就请梨园戏班来家演戏三天。大门前有石雕花架,供四季种植鲜花之用,大门两旁有石雕缠技花纹相间,上有春、夏、秋、冬四景,春牡丹寓意富贵,夏荷花鸳鸯戏水,秋为菊花与鹧鸪,冬有喜鹊衔梅。大厅为三厢进,每厢均以门相隔,门上镌刻民间故事题材戏剧人物,栩栩如生。大厅的大小柱子基座也饰有各种不同的花纹,有动物、花、草等等,历时150余年仍清晰可辨。大厅上的各种穿枋更是精美,规整,形状各异,均照几何图形穿插花纹,古朴典雅。整个房屋建筑古朴庄重,风格迥异,可谓匠心独运。
翰林宅院分转第
位于西门街府官巷的张氏宅院,又称翰林宅院,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清代建筑典范。据悉,宅院主人张希京清代为官时,分别在家乡建造了豪宅“大夫第”、“太守第”、“分转第”。
张希京,清道光己酉年举人,后京试中二甲进士,钦赐进士出身,以五品同衔发放广东在任候补。任职海康、乳源等县,在官期间修建大夫第。
大夫第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主建筑坐北朝南,三厢进砖木结构,其中包括“二铭轩”、“古戏台”和“藏春”一小型花园,整个建筑结构紧筹,布局合理,雍容大方,十分讲究。显示了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风格。如今,花园中还有主人种植的桂花树,仍枝叶茂盛,每到秋季玉桂满枝头,香气泌人。
由于张希京在任政绩卓著,后调补韶州知府,在任前后十二年,并陆续修建“太守第”,太守第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其与“二铭轩”和“藏春园”相连,门前有木雕吉祥图和石雕花卉图装饰,右边有一小型学堂是请先生授课用。
张希京在福州任官时,深得民心,皇帝特赐“清正廉明”匾额悬挂于太守第中庭。张希京生有七子,到告老返乡时因其弟人众住房紧缺,遂将“大夫第”东边房全部赠与弟住,又恐日后自己子孙争议,具出卖字据交弟收执。并在“大夫第”对面修建第三座宅院“分转第”。“分转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包括“选青别墅”,“选青”这一典故来自后汉张衡所作《二京赋》,当时有名望人士阅读时均以朱笔圈点,世人誉为“以青钱选文章”之意。“选青别墅”小巧玲珑,内建有一小型池塘,四周用石雕栏杆,池塘上有一拱桥和小亭,池塘内的泉水随着季节自然调节水温,“选青别墅”环境十分幽雅。
金潭渔唱石佛寺
在琴城古街游览,西门古城墙外的石佛寺是必去之处。石佛寺始建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石佛寺背靠苍翠龙首山,前临滔滔盱江河,依山傍水,四周桔树成荫,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其与寺前“金渔潭”,构成一幅南丰优美的旅游胜景。“金渔潭”因河中巨石斜兀江中,横枕盱江激流,挡住上游水势,河水得以缓慢东流,久而久之,冲成深潭。潭中水流湍急,漩涡层叠,深不可测。潭侧有方圆6.6平方米的巨石,石面宽平,可坐可钓,常有人坐石垂钓,或撒网捕鱼,故此石名曰“钓石”。传说自古潭深鱼多,数不胜数,钓鱼者络绎不绝,经常满载而归。所以这里有“金潭渔唱”之美称,应了“归来人意倦、渔笛两三声”的情致。1957年石佛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田汉、石凌鹤、方志纯等来南丰时,参观了石佛,使石佛名声大振,香火鼎盛。
邓国云 本报记者 潘四平 黄初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