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荣生 李忠明/文
2010年12月19日,江西省政协《光华时报》采编人员10余人来到著名的傩舞之乡——南丰县,参观了抚州市政协委员、南丰县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师”罗春明的工作室。
从小钟爱雕刻艺术
罗春明是南丰县琴城镇瑶浦村人,今年44岁。他在读小学时,对美术课就非常感兴趣,参加了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读初中时,他先后拜画家揭小华、罗曼克为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素描、国画。初中毕业后,罗春明因家庭贫困未能上高中学习,便在亲戚的引荐下,做了一位木匠师傅的学徒,虽然没有了学习美术的机会,可罗春明对画画一直念念不忘,稍有空闲就以刀代笔,在木板上雕起花鸟、人物图案来。一次,村里傩班大伯拿了块樟木找到罗春明,说是傩面具破损需要重雕一个新面具,可从未雕过傩面具的罗春明望着木材发呆,一时竟无从下手,好在原先有学习素描的基础,罗春明便以素描的画法进行雕刻,在大伯的点拨下,总算把傩面具雕成了。有了这次经历,罗春明就时不时雕一些傩面具来练练自己的雕刻技艺。

罗春明(左3)在工作室向《光华时报》采编人员介绍自己的作品
1990年,江西省文联举办“傩乡杯”雕刻作品展览,为了征集民间优秀雕刻作品,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组织雕刻爱好者进行创作,每人发一块木材,限定一个星期雕刻一至两件作品,送至县里评选参展,罗春明雕刻的《天兽》、《啸山》被选上参加全省展览,一举获得二等奖,这给了罗春明莫大的鼓舞,他果断放弃木匠手艺,决定走傩面具雕刻的从艺之路。
拜名师学雕刻技艺
俗话说;要学好技术,先要有好师傅。在探访几位雕刻艺人后,罗春明拜当地颇有名气的雕刻师张宜祥为师傅,专心从事傩面具雕刻。由于罗春明有雕刻基础,悟性好,张师傅格外器重这个徒弟,在雕刻技艺上倾囊相授,不到一年,罗春明就掌握了傩面具雕刻、彩绘等全部技艺。看着罗春明的雕刻技艺日益娴熟,张师傅喜上心头,鼓励他自立门户,开创自己的傩雕事业。

罗春明(左1)在工作室向《光华时报》采编人员介绍自己的作品
带着师傅的几份期许,带着对傩面具雕刻执着的追求,罗春明利用半年时间到全县各个傩班寻访调查,了解每个傩面具的来历及雕刻风格,捕捉傩面具的神韵。罗春明综合各个傩班面具的特点,细心揣摩,反复比较,创作了一套更具古朴神韵的傩面具,三年间,罗春明先后为30多个傩班雕刻傩面具1000多枚。

罗春明在工作室进行傩面具雕刻
当传统傩面具市场趋向饱和时,罗春明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向雕刻工艺傩面具挺进。他通过自己熟练掌握的傩面具脸谱造型,大胆创新,综合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开山》、《两面婆》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工艺傩面具,由于这些傩面具刀工粗犷豪放,造型新颖别致,工艺水平炉火纯青,受到了国内外傩文化专家学者的关注,产品投放市场,深受众多爱好者的青睐。
刻苦钻研展露才华
2003年,罗春明成立了自己的工艺傩面具雕刻公司,雕刻出一件件有份量的作品。他创作的《傩王》以石邮傩班面具为模本,在开山这个主面具上,有序雕刻了其它11个面具,使整个傩班面具融为一体,既保留了传统神韵,又有耐人寻味的风格。这件作品在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奖”评选中获得银奖,被一位韩国收藏家以数万元的价格买下收藏。在2010年10月14至15日在浙江省东阳市举行的“首届2010‘神雕杯’全国木雕创作大奖赛”中,罗春明作为30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现场比赛,他的雕刻作品《关公》获得优胜奖。

罗春明在展示今年10月参加首届2010‘神雕杯’全国木雕创作大奖赛”获奖荣誉证书
如今,公司雕刻的工艺傩面具不仅销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
2003年罗春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师”称号,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6年被推选为抚州市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