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突出抓好“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医疗保障、教育优惠、就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让20万名群众得到实惠,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创建创业示范服务街,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新入驻创业街的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帮扶以及店租、水电费、社保补助等优惠政策,累计投入扶持资金5.5万元,已有90多家经营户入驻该创业示范服务街,实现“零”障碍创业。继续落实“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加大困难企业及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小额担保贷款,扩大担保贷款的发放规模和范围,由原来的2-5万元增加到2-10万元,由原来持有下岗优惠证的人员创业放宽到返乡农民工、妇女和高校毕业生等自主创业人员。今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县财政扶持企业资金5600万元,直接带动6000余人创业就业。
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在全市率先公开招聘10名“专职业务员”,并积极在乡村、社区精明能干居民中发展“临时协管员”,充分拓展了扩面工作网络。以来,全县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完成6526万元。县财政每年拨出20万元资金,免费为农村五保户、特困群众参保。做到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目前,该县财政共拨出2200多万元为1.6万城乡贫困群众纳入低保,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083.2万元。
加强特困群体救助,建立健全救助对象家庭档案、资金台账和发放名册,认真做好临时救助档案管理,确保临时救助政策公开、程序规范、结果透明。将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边缘户、因大病收不抵支的职工,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并上调了救助标准,力求让救助对象最大限度受益。完善医保体系,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问题,扩大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直报”范围。在县、乡定点医疗机构“直报”的基础上,将新农合住院医疗费“直报”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部分省市定点医疗机构,让群众直接受益,目前,该县投入资金985万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对城乡1.5万有大病的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6.2%。
认真落实教育优惠政策。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对全县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36000余名学生从中受益。同时,严格受助对象申请、审核、公示等程序,及时通过惠农政策“一卡通”,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寄宿生活费发放至受助学生。落实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严格发放程序,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通过惠农政策“一卡通”向受助学生发放,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金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向学生发放。同时,积极为受助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工商银行“圆梦卡”,定期将资助资金汇入受助学生的“圆梦卡”,确保了资助资金及时到位。
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财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帮助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余户居民受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落实党和政府扶贫移民政策,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生存条件恶劣,群众搬迁意愿强烈的贫困群众作为扶贫搬迁重点,通过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社会扶贫和移民扶贫等形式,不断加强扶贫开发力度。全年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个,移民扶贫搬迁860人,移民户每人补助资金3500元,已全部拨付到位。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解决安全饮水困难人员9652人,完成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处理43个、农村沼气500座、农村无害化户厕1403座;建设农家书屋45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地10个。积极开展农民点戏活动,紧贴农村实际,将送戏、送电影下乡的日程安排及节目内容提前告知乡镇及群众,由老百姓挑选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及时调整,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全年开展送戏下乡100场,完成放映电影2636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