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以来,降雨频繁,记者在南丰县采访时看到,水库现场应急物料储备充足,水库安全管理员来回奔忙,加强巡查。从3月5日开始,县乡两级防办就执行24小时值班制,全县组建了40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每座小型水库和千亩圩堤都落实了抢险小分队。县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到目前,该县完成了所有小(一)型和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也在加紧进行,各乡镇都建立了山洪预警系统和雨量监测站,水库安全保障系数大大提高。
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的南丰县河网密布,盱江在境内流经54公里,有一级支流16条、较大的二级支流6条,兴水利、除水害,对南丰来说意义非凡。该县本着建设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原则,抢抓机遇,大上项目,水利建设在近几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203座,总蓄水量1.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5.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8.32万亩,一个具有防洪、灌溉、水电、养殖、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的水利体系基本形成。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是南丰县水利事业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力。该县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力度的机遇,在项目规划、可行性报告等基础工作上做足功课,去年一举拿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县城防洪排涝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13个由国家投入的水利项目,目前在建的项目有6个,另外7个将在今年下半年进入招投标程序并陆续开工。为确保水利建设的投入,该县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出台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融资支持水利建设,同时整合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部门资金,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1年,县级财政水利投入3760余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36%。针对以前小山塘、小水库“两头管、两头不力”的局面,该县创新机制,对水利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实行管养分离,国有水管单位、堤防管理单位的人员工资,以及公益性日常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不仅明确了水管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而且大大提高了水利设施管理的能动性。
水利建设的快速推进,既确保了“民安”,又扩大了“民利”。太和镇防洪工程以前的堤身为砂土结构,经常决口、溃堤,堤内上万亩吨粮田得不到有效保护。去年,该项目被纳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总投资2715万元,目前正加紧施工,建成后将使1.4万亩农田、1.8万人口受益。琴城镇瑶铺村是全县人口最多的自然村,以前这里的群众主要靠打井取水,不但水量小,而且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去年8月,该村完成的人饮工程使这里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手捧着甘甜的自来水,群众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去年以来,该县在3个乡镇、6个村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增加蜜桔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万亩。全县7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解决了1.57万人的饮水难题。通过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整治和达标建设,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今年,随着6个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顺利推进,又将有4000名农村群众、7520亩农田从中受益。(傅晓波 本报记者 胡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