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稳定根基 建设幸福桔都
——南丰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实

近年来,南丰县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主题,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公众满意度,为“打造三宜一中心、建设幸福新桔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去年,全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7.18%,被省综治委评为全省“平安县”,连续五年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评中排名前列。
领导重视,确保“三个到位”
工作部署到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稳定压倒一切作为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首要任务,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县委多次召集全县信访维稳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综治维稳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县维稳总指挥部,对全县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和重大不稳定事件亲自调度,牢牢把握了社会稳控工作主动权。
责任落实到位。县委书记、县长与乡镇(场)、县直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场)和县直单位也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综治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综治办对各乡镇(场)各单位综治维稳工作情况,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讲评、年终一考核,有力地推动了政法综治维稳工作深入开展。
工作保障到位。县委、县政府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舍得安排财力买平安。提拔重用了23名综治干部,新配备了9名维稳信息督查员。各乡镇配齐配强了综治办主任、综治专职副主任,配备了3-5名综治专干。综治维稳工作经费也按标准落实到位。
强基固本,落实“三项措施”
推进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建设。全县12个乡镇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将综治、信访、司法、民政等方面力量进行整合,实现矛盾纠纷联合排调、社会治安联合防控、安全隐患联合治理、和谐平安联合创建、为民服务联合开展。
强化政法基层基础组织建设。夯实了公安基层基础,4个一级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实现了功能分区,完成了监管场所、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刑侦执法场所的改建。去年县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司法局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成为全市首批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
抓好五项工作领导小组建设。组织开展“为了明天——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推行居住证制度和“一证通”服务,实行出租屋、中介机构管理新模式;会同相关部门对学校及周边治安进行专项治理;组织公安、维稳等部门不定期开展铁路沿线矛盾纠纷排调和治安整治,强化铁路护路工作。
打防结合,加大“三个力度”
加大严打整治斗争力度。先后组织开展春季攻势、夏季行动、亮剑行动等多个专项斗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黄赌毒等,成功侦破“2.22”商某绑架案、“7.11”罗某等跨市县特大贩毒案,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
加大了重点地区打击力度。组织开展“综治维稳百日整治行动”,先后对治安较乱的城区、园区及学校周边、采砂、建筑等行业霸头以及网吧、电子游戏室、公共娱乐场所等进行专项集中整治。通过集中整治,全县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加大了社会治安防范力度。按照组、村、乡(镇)、县四级布防原则,村小组配备和事佬,行政村配备调解员、流动人口协管员、驻村民警,乡镇配备维稳督查员、综治员、司法员、专职巡防员等,县城特巡警大队民警和60名巡防队员以“白+黑”模式进行全方位巡逻。新购了指挥通信、刑侦技术、执法勤务和反恐处突等公安装备。在县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场所、交通路口等重点部位和辖区各乡镇主要节点安装了205个全球眼视频监控点、12个前端高清监控点、5个治安卡口、5个人脸识别系统,全部接入天网平台。
培育亮点,创出“三项特色”
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网格管理大系统、社会管理大联动、民生服务大集中、效能监察大统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效能。在服务为民工作上开展“五民一促”活动,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上建立“和事厅”调解模式,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建立警务QQ信息应用平台,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深入开展了和谐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百村千组”和谐平安创建工程,安排县领导挂点帮扶示范村,实现了“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零矛盾上交、零邪教”目标。同时,在巩固“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小区”创建的基础上,开展“平安景区”和“平安大道”创建活动,切实将和谐平安创建辐射到各个社会“细胞”。
积极构建了诉讼监督大格局。县检察院建立诉讼监督大格局,形成在监督中密切配合,在配合中有效监督的良好局面。这一做法在全省检察长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长安》杂志刊登了这一做法。去年5月,“诉讼监督大格局”工作被省检查院授予“全省基层检察院‘一院一品’建设十大精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