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记者有幸参加我市第二届南丰蜜桔擂台赛,近距离目睹“桔王”产生全过程。
11月14日上午9点半,比赛开始。由省、市、县专家组成的七个评委,认真地优中选优。他们把31份样品分成三组,用目测、手摸、口尝和仪器检测等,从外观形状、整齐度、色泽、表皮粗细、果面斑痕五项进行仔细鉴评,后再评内质,通过对籽数、口感、质地、化渣程度、香味等,一项项打分。
“7号桔子形状扁圆,看上去很好,应该可以给10分。”“不行不行,你再看看9号,大小都比7号均匀,应该给它10分,7号给9.5分差不多。”对于蜜桔外表,评委你一言我一语,丝毫不敢马虎。
随后,评委对蜜桔品质进行品尝。“这个橘子味道很浓,吃到嘴里化渣程度也好,应该给高分。”“16号吃上去味道有点偏酸,分数要低一点。”评委认真品尝,再进行打分。
评委严格公正,公证员也不敢懈怠。他们始终站在一旁认真察看评选过程,不放过任何细节。看到1号样品10个桔子测出7个籽,应该计2.5分,统计员一时大意写成1.5分,公证员当即纠正。中午12点30分,各项得分都出来了,公证员顾不上吃饭,仍在现场和工作人员核实统计分数。经过严格鉴评,“桔王”桂冠被南丰县三溪乡庙前村的曾贵明摘得,他参评的南丰蜜桔总分排在第一。
“我的桔子得了第一名,这出乎我的意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为了种好桔子,我花了很多心血,看了很多书。今年得了一等奖,获得8000元奖金,我非常开心。”曾贵明高兴地说。
邹莉萍 本报记者 邓美容 傅金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