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南丰县白舍镇去古竹村,有一条崎岖的盘山公路,公路延伸到最高峰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凉亭,凉亭为青石建造,飞斗翘檐,为明末清初建筑,已有近600年历史,亭子西侧上方刻有“风熏古竹”之匾额,这就是古竹村人建造的“进士亭”。
古竹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据宗谱记载,公元1109年,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第七子刘孟三后裔为避战乱,从福建三明市迁徙至此。繁衍至今,有近三百户人家,1000多人。由于历史久远,村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科举鼎盛,村庄有古祠堂、古书院、古戏台、古寺庙、古民居等建筑,还有古井、古桥、古戏台、古牌坊等众多遗存,每一处古迹都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见证着村庄的人文历史。刘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以“科第人文、贤哲显贵”为训。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古竹村人才辈出,共出五位进士,十三位举人,二十一位贡元,一位武状元,秀才不胜枚举。前后在朝廷担任官职的有近百位,上溯尚书、大夫。宋朝大观乙丑年进士刘翼,就是该村人,曾经担任河南开封府府尹。
位于村东古驿道上的进士亭既是村中古建筑的代表之作,又是纪念该村科举兴盛的产物。该亭青石建造选料精良,亭内遗留有石刻碑文两块,记录村民修建凉亭和历代修缮凉亭的时间。东侧上方镌刻“日映里峰”,两侧门壁有一幅石刻楹联,内容为“不须大壮向前往、且与同人住少时”,书法飘逸,柔中带刚。西侧上方镌刻“风熏古竹”,厅内两侧门壁内容由于风化原因,很多字难以辨认。
据白舍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古竹村的进士亭别具一格,在封建社会,很多村落热衷于家族炫耀,大凡及弟、升迁时立牌建坊,而该村却“别出心裁”建造一座“进士亭”,在便利行人的同时,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本报记者 潘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