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QQ交流群:21285835
南丰信息网诚征赞助商及合作伙伴 QQ:107869860 Email:info@jxnf.net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南丰信息网

网站首页 | 走进南丰 | 南丰新闻 | 南丰旅游 | 桔都风采 | 精彩视频 | 便民服务 | 桔都文化 | 桔都校园 | 南丰黄页
南丰论坛 | 留言反馈 | 南丰特产 | 南丰视频 | 南丰团购 | 网站活动 | 广告合作 | 我要投稿 | 育儿频道 | 图说南丰
南丰房产 | 在线电视 | 蜜桔小姐 | 酒店预定 | 南丰美食 | 会员中心 | 分类广告 | 跳蚤市场 | 分类信息 | 在线聊天
   

正在加载LED字幕广告...

 您的位置  南丰信息网 > 桔都文化 > 江西南丰跳傩:文化原生态的震撼美

江西南丰跳傩:文化原生态的震撼美

发布时间: 2008-10-2 0:13:34 被阅览数: 5538 次 来源: 南丰信息网

  沿着曲折的清水河,坡上垄垄橘林透着纯粹的墨绿,路旁荷塘粉莲间或跳入眼帘,偶有路边村民露出淡淡微笑……专家考察车一进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但见河滩、村口、屋旁,已是人山人海。没有拥挤,更无喧哗。是这千年跳傩的庄严、是这独特文化意蕴的熏陶使然?

  村里乾隆时的傩神庙并不高大,门柱上“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对联耐人寻味。庙内香火缭绕,庙外鞭炮炸响。“起傩”开始:傩神面具被迅速、隆重地请下。锣鼓起,傩班似疾风,在参神的鞭炮声中,向村里所有神庙的神祈拜。

  “跳傩”在明清建筑的西位祠堂。锣鼓、丝竹起奏。戴上面具,八伯就为傩神了。只见金眉金目的“开山”,额佩铜镜,手持钺斧,上下推挡、左劈右砍。粗犷刚劲的舞姿,张扬着威武气概。这,就是驱鬼逐疫、盘古开天地的《开山》独舞。《傩公傩婆》中舒眉展目的老者、笑不露齿的少妇,风趣诙谐地表达了晚年得子夫妇乐享天伦的喜悦。猜拳喝酒、跳凳嬉耍的《钟馗醉酒》,好一幅正月里的风俗画……没有掌声、也无喝彩,这舞蹈“活化石”,就像一部厚重的古书,令人肃然起敬。

  “搜傩”,仪式隆重。傩班列队在外,突然,铳炮震天。钟馗、开山挥舞着刀斧,相继上下跳3次后急促冲入。门外爆竹、火铳大作。主人家庭成员夹道于两旁,手执燃香,表情肃穆、虔诚。

  在河滩上,“圆傩”时要参圣像,预卜当年收成的丰歉。最后,人群簇拥着傩班“回殿”。

  文化,情感的载体。看南丰跳傩,似乎触摸到了远古祖先的灵魂。石邮村,若保存文化原生态地适当发展旅游,再建个动态傩文化博物馆,那么,这个瑰丽的“文化空间”,就将与天地共存、永续传承。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戴形象狰狞的面具,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边舞边"傩、傩……"地呼喊,奔向各角落,跳跃舞打,搜寻不祥之物,以驱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势: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历史溯源

  傩舞源流久远,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傩祭的记载。周代称傩舞为"国傩""大傩",乡间也叫"乡人傩";据《论语.乡党》记载,当时孔夫子看见傩舞表演队伍到来时,曾穿着礼服站在台阶上毕恭毕散地迎接(乡人傩,朝服而阼立于阶)。由此典故引申而来,清代以后的许多文人,多把年节出会中的各种民间歌舞表演,也泛称为"乡人傩",并为一些地方和寺庙碑文中引用。

  傩祭风习,自秦汉至唐宋一直沿袭下来,并不断发展,至明、清两代,傩舞虽古意犹存,但己发展为娱乐性的风俗活动,并向戏曲发展,成为一些地区的"傩堂戏""地戏"。至今,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农村,仍保存着比较古老的傩舞形式,并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江西的婺源、南丰、乐安等县的"傩舞",有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开山神"、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戏剧片段的"孟姜女""白蛇传"以及反映劳动生活的"绩麻舞"等。傩舞的表演形式与面具的制作,对许多少数民族的舞蹈产生影响,如藏族的"羌姆",壮、瑶、毛南、仫佬等民族的"师公舞",就是吸收了傩舞的许多文化因素和表演手法,而发展为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

  关于傩舞,学者解说甚多,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和江西傩戏学家钱 先生合著的第一部《中国傩文化通论》中说:"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体,是一个在时空上跨时代、跨社会、跨民族、跨国界的庞杂而神秘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宠儿。"傩的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有关。周代傩纳入国家礼制。先秦文献记载,傩礼是希望调理四时阴阳,以求寒暑相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国富民生。汉唐时宫廷大傩仪式隆重,并传入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宋末期宫廷傩礼采用新制,傩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元蒙因信仰不同,傩礼受到排斥。明代恢复过宫傩,清代宫廷不再举行。但《论语·乡党》中记载的"乡人傩"一直在民间延续,并与宗教、文艺、民俗等结合,衍变为多种形态的傩舞、傩戏,至今仍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以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遗存较多。

  江西傩舞历史溯源

  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周时聚居于赣江和鄱阳湖流域的三苗(或扬越)后裔,创造了灿烂的江西青铜文化。新干县太洋洲商墓出土的青铜双角神人面具,透露了赣傩滥觞的信息。记载最早的赣傩是南丰县《金砂余氏族谱·傩神辨记》,其中说汉初长沙王吴芮奉命征伐闽越,驻兵南丰军山。为避"刀兵之灾",告诫乡民"传傩以靖妖氛"。唐代文化鼎盛,《开元礼》对州县傩礼的统一规定,推动了江西8州37县"乡傩"的传播,如南丰、萍乡、修水都有唐代建傩庙、供傩神的传说。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注引《宣城记》提到三国吴时,庐陵郡岁末有丐傩讨钱的习俗。

  两宋江西经济文化发达,赣傩盛行。南丰《金砂余氏族谱》记载,余氏为避唐末战乱,由余干迁徙南丰,宋初将祖先在四川为官时崇奉的西川灌口二郎清源真君神像迁至金砂(现紫霄镇黄沙村),"立庙奉祀,岁时香火,遗其制曰'驱傩'。"萍乡考证,太平兴国年间始建的石源仙帝庙,供奉傩神唐宏、葛雍、周武三将军。宋室南渡,隆佑孟太后驻跸南丰觉源寺,大批赵氏宗室成员流寓南丰,家乐伎艺聚集,百年"景象繁华"。南丰隐士刘镗作《观傩》古诗:"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全诗48句,详细描写了南宋时南丰傩舞剧的表演情况,为研究中国早期傩戏提供了一个标本。

  明清两代是赣傩繁荣时期,江西30多个县市有乡傩记载或遗存:赣东以南丰为最,清末至今有180多个村庄组建过傩班,现仍有"跳傩"、"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等113班。乐安有"滚傩神"、"戏头鼓"和"玩喜",崇仁有"面仂公"和"跳八仙",宜黄有"跳傩",广昌有"孟戏"和"跳魁星",黎川有"跳和合"与"跳八架",抚州、南城、金溪也有傩俗记载。赣西数萍乡最多,傩舞称"仰傩神"或"耍傩案",傩庙、傩面、傩舞谓之"三宝"。万载称"跳魈"或"搬案",分"闭口傩"和"开口傩"两种流派。宜春亦有"闭口傩"、"开口傩"和"旁白傩"之分。遂川流行"斗牛舞"。赣北记载甚多,南昌和新建称"大傩",高安和上高有"逐疫",靖安和奉新名"掸傩",修水叫"行傩",武宁唱"傩歌",德安"行傩礼",瑞昌有"神傩",都昌谓"逐疫",彭泽"赶花猫"是傩俗。赣中是乡傩活跃区,清代峡江元宵"有傩",清江和丰城的傩戏流传到云贵。赣东北以婺源有名,傩舞称"跳鬼",清代有36傩班、72狮班之说。浮梁有"五举戏",先跳傩,后舞狮。在赣南,宁都有傩舞遗存,瑞金有傩俗记载。各地乡傩构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赣傩文化群。

  艺术特色

  由于傩舞流传地区不同,其表演风格也各异,既有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的"文傩"流派;又有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势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的"武傩"流派。这种古老传统傩舞之花,至今仍流行于江西的德安、武宁、婺源、南丰、都昌等县的舞台、厅堂和村镇田头。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傩舞在江西的发展

  傩是上古时期原始宗教的产物,"是人类最早发挥本体精神力量,使用巫术手段向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索取起码的生活条件,拓展生存空间,进行两种互为关联的生产活动---物质的生产和人口的繁殖,从而展示人类早期生命的价值。"(《中国傩文化通论》)傩的生命张扬,主要体现在傩祭仪式中借助神灵的威力,驱除自然灾害(如旱、涝、火、虫等)和人体灾害(如瘟疫疾病等)。

  傩神庙是众神(面具)栖息之地,也是举行傩仪的主要场所。萍乡现存17 座,南丰亦存17座,其中北宋金砂村傩神庙记载最早,明永乐年间(1403---1424)迁建的甘坊村傩神殿保存完好,清乾隆辛丑年(1781)迁建的石邮村傩神庙民俗风味最浓,庙门石柱两边镌刻的对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概括了傩文化的特征。傩坛供奉的主神各地不一,南丰为清源真君和傩公傩婆,萍乡是唐、葛、周三将军,万载是欧阳金甲大将军,宜黄和乐安东湖村也是清源真君。为了表示对神的敬意,有的地方要定期举行"出帅"仪式,仿效权贵出行,备用銮驾仪仗,旗锣牌匾,傩轿凉伞,鼓乐吹打,前簇后拥,十分壮观。

  傩仪是傩基本形态。赣傩仪式沿袭古礼,有起傩(开箱、出洞、出案)、演傩(跳傩、跳魈、跳鬼)、驱傩(搜除、扫堂、行靖)、圆傩(封箱、封洞、收案)等基本程序。时间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元宵后几天结束(少数傩班在二月间结束)。"驱傩"是整个仪式重点,傩人戴着狰狞面具,拿着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门驱疫,将危害人类的邪魅赶走。这种仪式各地表现并不相同:南丰石邮村"搜傩",开山持铁链与钟馗、小神进入各家厅堂、房间搜索,保留了古傩"索室驱疫"的原生形态特征。婺源长径村"追王",村民沿着田野小径追赶"八十大王",请其用"开山斧"在头上刮几下祛邪逐疫,表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求。乐安流坑村驱疫,一边傩人装扮神灵入室搜索"行靖",一边村民打扫巷道,清理污垢,并洒上石灰和硫磺等物"行净",反映了乡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祈求人丁繁衍是傩祭仪式的重要目的。唐代李倬《秦中岁时记》:"岁除日进傩,皆作鬼神状,内二老儿,其名作傩公、傩母。"这两个傩神是南丰傩的生殖崇拜神,跳傩必跳《傩公傩婆》。有的结婚人家,还要在新房中加跳一次,以求生子。道具傩崽手握红蛋,下塑阳具,平时作为喜神供在神坛上。作为生殖崇拜神的还有灌口二郎。上甘村"解傩"要跳《二郎发弓》求子仪式舞。类似的节目,宜黄神冈有《高源送子》,乐安流坑有《书生董永与七仙女》。萍乡留存的婚姻神月老和助产神金花、银花面具,明显也与求嗣有关。

  保护孩子是傩礼的重点。万载跳傩时大菩萨"团将",观者抱儿携女躲进其凉伞下,以求傩神保护。宁都中村九月傩舞"禳神",村民把重阳节与小孩满月、老人做寿都放在这一天过,希望孩子寿高重九。南丰跳傩不仅有祝贺生子的"喜事傩"节目,而且有还愿、拜契、打关等为小孩避邪免灾的傩俗。石邮村傩庙"搜傩"时,男孩子都可登上神坛和傩神太子挤在一起观看,乡民说:"太子保护小孩看傩,不怕神神鬼鬼。

 

  祈祷农业丰收是傩祭仪式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南丰傩神西川灌口二郎,原由农神兼水神的李冰父子衍化而来;而傩神庙中又都塑有土地神像,特别是上甘村傩庙的土地神比真人还要高大,衣袍腹前画有"白兔衔桃枝"图案。兔能多产,桃可避邪,这种象征符号表达了乡民对谷物丰收和人丁繁衍的祈祷。傩祈丰年还表现在立春日举行的迎春礼中。清《建昌府志》记载:迎春行耕籍礼后,"复有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戏,衣彩衣,戴面具而舞。"建昌府所辖的南丰至今留存上述各类傩舞,而且首跳的"竹马"舞都是一足跳跃,有古代祈雨之舞---商羊舞"屈其一足起舞"的特征。《獭捉鲤鱼精》是根据《礼记·月令》春天物侯"獭祭鱼"编创的傩舞,艺人将鲤鱼精面具画满麻点,强调它是雄性,表达了乡民春天不伤母畜的环保意识。清代萍乡也有傩舞迎春的记载。

  赣傩的驱鬼逐疫、求子祈丰的仪式后来又扩展到祈福、纳吉、求财、兴旺等多种内容。如神词赞诗中的"一愿家家庆吉,二愿夫妇均安,三愿田禾大熟,四愿猪牛兴旺,五愿五谷丰登,六愿大众千秋";"求嗣者,早生贵子";"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早登金榜;农耕者,一籽落泥,万籽收成;做技艺者,上家相请,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钱为本,万钱为利",等等。

  傩的仪式离不开歌舞形式和面具服饰等相关器物。为增加娱乐性,扩大群众基础,傩不断吸附其它艺术营养,丰富傩艺表现形式,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宝库。赣傩是这宝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傩舞是赣傩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国舞蹈"活化石"之称。现有200多个传统节目,其中南丰90多个。仪式舞是"驱傩"时跳的舞蹈,舞者奔腾跳跃,舞姿激烈诡黠,气氛神秘而威严。娱乐舞节目众多,内容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和世俗生活。由于流传年代和师承关系不同,表演风格各异,既有以写意为主,动作舒展,舞姿优雅,古傩韵味犹存的"文傩"流派,也有以写实为主,动作强烈,节奏鲜明,融合武术技巧的"武傩"流派。同一个傩班中,又因节目内容不同,表演各有特色。

  赣傩各地英雄神将节目甚多,如《头阵》、《太子》、《三将军》、《二王对锏》、《十二对大刀》、《先锋》、《绿品》、《杨帅》、《上关下关比武》、《关公战颜良》、《张飞祭枪》、《孙权打子烈》、《天兵地将赌刀》、《打钺斧》、《矛吒钻》、《滚团牌》等等。赣傩也有不少傩戏节目,如婺源的舞剧《舞花》,表演秦二世胡亥为争皇位毒死兄长扶苏的历史故事,由《夜叉打旗》、《元帅操兵》、《丞相送酒》、《太子归天》等几个节目组成,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万载的开口傩《花关索与鲍三娘》,表演花鲍对阵相爱的民间故事,二人对唱内容,与明成化本《说唱词话》中的《花关索传》大体相同。广昌的孟戏演唱孟姜女的传奇故事,具有南戏印迹,原戴面具表演,又有傩戏特征。

  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 的载体,在傩舞中是角色的装扮,有假面、神像、圣相、头盔、鬼面、脸壳等多种称呼。赣傩现存面具约400多种3000多个。萍乡傩面的古朴浑厚,婺源傩面的夸张奇异,南丰傩面的色彩亮丽,可谓赣傩面具三大特色。南丰现存傩面120多种2300多个,神鬼人兽,造型各异。以开山面具最有特色,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反映了传说中以蚩尤为方相的傩文化演变痕迹。傩面具的材料原有铜制,后多为樟木或杨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现了新老民间艺人的精湛工艺和民族的审美情趣。有的傩班面具雕刻后,还要举行开光仪式,使其充满神灵之气。

  傩乐、傩服、傩具是赣傩文化的重要内容,形制不一,各有特色,而南丰更为丰富多彩:从伴奏音乐说,傩仪音乐保留了"以乐通神"、"击鼓逐疫"、"以乐送神"的古礼乐制;傩舞音乐则吸收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有很大发展,除了锣鼓伴奏外,还有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形式,有几十个曲牌可供选择,音乐表现力非常丰富。从傩舞服饰说,一方面传承了古傩"赤帻"(红头巾)、"朱裳"(红裙子)、"绿鞲衣"(绿袖套)旧制,一方面又发展了宋傩"绣画色衣"的特色,有红花衣裳制、红袍马甲制、花衫红裤制、戌服披甲制、戏曲服饰制等多种样式。从傩事器具说,有兵器军具、法事器具、灯烛炮仗、食物供品、生活用具五大类上百种,既延伸了古傩武装驱疫道具,又体现了古代文明礼制,更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此外,各地的傩俗和傩的民间传说、故事、神词、赞诗、喜歌、吉语、楹联、题匾、符 、咒语,同样是赣傩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传承意义

  傩在漫长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美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傩吸收了儒道释文化因子。一是吸收了它们的神灵体系,壮大了傩坛威力。赣傩神 (面具)有紫微大帝、太白金星、真武大帝、八仙、刘海、张天师、马(灵官)赵(朗)关(公)温(琼)四天将、六丁六甲等道教神仙和护法神将,也有如来佛、弥勒佛、观音、金刚、阎罗、目连、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哼哈二将等佛教菩萨和护法神;还有韩擒、寇准、范仲淹、包拯、秦叔宝、尉迟恭、华陀、孙思邈等儒家人物和英雄神将。二是借用它们的礼仪制度,丰富自己的驱鬼逐疫仪式,如赣傩中的道教斋醮仪式和符 咒语,南丰傩中的儒家行为规范和礼仪乐制。三是表达它们的思想内容,扩展傩舞傩戏的娱乐功能,如赣傩中道教神 驱邪斩妖节目和道家五行观念,释家普求众生的节目和因果报应思想,儒家读书入仕的节目和"神道设教"思想等。赣傩兼收并蓄,有多元宗教文化特色。

  傩融合了上古神话传说。有的神话直接与傩有关,如颛顼时傩以驱疫鬼之子神话、神荼郁垒缚鬼饲虎神话、黄帝杀蚩尤以其形厌邪魅神话、黄帝以次妃嫫母为方相护丧神话等。有的神话节目反映了上古人类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如赣傩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神话、《后羿射日》的羿射十日神话、《傩公傩婆》的伏羲女娲创生神话、《二郎发弓》的高 求子神话、《跳白 》的白泽神兽言鬼神之事神话、《跳判》的钟馗不同来历神话、灌口二郎神部将《解傩》逐疫的李冰治水神话,以及《猴子悬梁》、《猢狲与蟾》、《捉猿精》、《孙悟空》反映的猿猴图腾神话等等。赣傩中的神话传说,折射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影像。

  傩蕴含了戏剧发生和发展因素。宋代朱熹说过:"傩虽古礼而近于戏。"在南丰,南宋不仅有《观傩》诗描写的早期傩戏演出,还有迄今为止最早移植"永嘉戏曲"的记载;南丰宋代传入的清源真君傩神,是明代汤显祖记载的宜黄戏神;南丰广泛流行的傩舞与新田孟戏,与广昌明代流传的孟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赣地开新戏台仪式,吸收了赣傩祭祀仪式;地方戏演出前的《加官》、《魁星》、《灵官》,分明来自傩舞;赣傩的《目连救母》、《古城会》、《天门阵》、《水漫金山》等节目,又引自戏曲或木偶戏。这些,为傩戏艺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材料。

  傩吸附了中国民俗文化。乡傩与民俗结合形成傩俗。赣傩习俗包括物质傩俗、社会傩俗、精神傩俗等多种文化事象,如傩庙装饰、宅院驱邪、傩服求子、傩饭禳灾、傩名辟疫、傩舞祝寿、傩事禁忌、方相送丧等等。赣傩多在春节期间活动,民俗文化更浓。在南丰,上百个傩班出坊跳傩,送福迎祥,娱神娱人,联络族众,和谐邻里。元宵前后,乡民又将傩舞、傩仪与戏曲演出、灯彩游艺、民俗礼仪等结合起来,纵情欢愉,渲泄情感,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傩还创造了自己的传承体系。乡傩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参与者都是农民,仅南丰就有3000多农民艺人,按各村情况组成族傩班、村社班、私家班。弟子不限,既有5人一班,也有24人一班,大家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为首者或按资升迁,或众人推选,或抓阄确定,有大伯、正印、头首、坐案、老座、傩长等称呼。管理方法因地制宜,有族姓世袭、轮流负责、共同参与等多种形式。资金自筹,收入平分。赣傩艺人创造的管理模式和传承方法,体现了农民的非凡智慧。

  南丰跳傩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演化而来的舞蹈,原为祭神驱疫的仪式舞蹈,后发展为娱神娱人的傩舞。南丰傩舞流传于江西省南丰县180个村庄,传播面广,是民众喜爱的民间舞形式。

 

  历史溯源

  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几经演变。南丰古属杨州,商周已有先民开发,春秋战国时先为吴、赵、楚之属地,兼受吴赵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南丰县志》曰"吾乡信鬼而好坐","南方淫祀,自古已然"这样的环境为南丰跳傩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据南丰县紫霄镇余氏重修族谱中的《金砂余氏傩神辨记》称:汉代吴芮将军,驻兵军山时,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陬,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由此可知,当时"傩"是为靖妖驱疫而"舞"的仪式。

  唐宋时期,南丰傩舞受宫廷傩礼的影响,有了较快发展。傩仪中出现了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新角色,娱乐成分渐增。明清时期,南丰民间傩舞十分活跃,突破"索室驱疫"的傩仪范畴,将戏剧表演、武术动作融合于其中,并从神话故事、传奇小说、民间传说中汲取内容创作新节目,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

  清初傅太辉《金砂宋氏傩神辨记》载:"汉代吴芮将军……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可见汉时南丰一带已有跳傩。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南丰跳傩吸收了戏曲、木偶、灯彩、武术等多种表演技艺,变得更加世俗化、娱乐化。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跳傩在民间依旧传承,延续着其草根文化的命脉。

  此外,南丰各地留存的20余座傩神庙,也充实了傩文化的内涵,其中始建于明代的三溪乡石邮村傩神庙最负盛名,一幅"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楹联令人叹绝。

 

  艺术特色

  从南丰傩舞的品种上分,既有传统的大傩舞,也有衍生的竹马、和合、八仙等杂傩舞,还有傩戏《孟姜女》和傩舞与狮舞结合的《打大狮》。从傩舞的仪式上看,大致分为起傩(下殿)、演傩(跳傩)、驱傩(解傩、搜傩、搜除),圆傩(上殿)四段仪式,每段仪式有规定的礼仪和套数,傩乐、傩服、傩具、傩歌丰富多彩,神词、赞诗、符咒内容丰富。从傩舞的内容上看,大多取材神话传说及

  历史典故,既有驱鬼逐疫的《开山》等节目,也有演义传奇人物的《关公祭刀》等,还有农耕文化情结的《獭捉鲤鱼精》等,现今还保存了近百个优秀传统节目和2000多个傩面具。从表演特点来看,还有文傩与武傩之分,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之分。

  南丰傩仪结构复杂,由跳傩仪式、杂傩仪式等构成。跳傩仪式由起傩、跳傩、驱傩等基本程序构成;杂傩仪式有"跳竹马"、"跳和合"及"跳八仙"仪式三种。南丰傩仪中的舞蹈形态众多,现保留82个,其中包括单人舞《开山》、《钟馗》、《财神》、《哪咤》,多人舞《跳判》、《傩公傩婆》、《对刀》,技巧舞《演罗汉》、《观音坐莲》、《普贤骑象》及舞剧节目《西游记》等。南丰跳傩面具造型各异,千容百态,有180种之多,其中包括驱疫神祗、民间俗神、释道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等。其所用道具法器名物众多,主要可为五类,兵器军具类包括斧、刀、枪等,法事器具类包括铁链、桃剑、棕叶等,灯烛炮杖类包括火把、蜡烛等,食物供品类包括三牲(肉、鱼、鸡)等,生活用具类包括手巾、镜子、酒杯等。南丰跳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民众的喜爱。

  现状和传承意义

  江西南丰傩舞风格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特质,因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新中国的成立,南丰"跳傩"这门古老的艺术得到全新的发展、挖掘和保护,先后一批优秀的节目《文王访贤》、《和合》、《钟馗醉酒》参展于全国全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以它原生态的舞风和神秘的礼仪风糜全国反映强烈,与此同时,中央和省文艺工作者纷纷来南丰观摩采风,在各级文化部门支持下,傩舞的录像、采编工作都已全面启动,1992年8月江西省文化厅正式命名南丰为江西"傩舞之乡",1996年11月,国家文化部命名南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

  南丰是"中国民间艺术(傩舞艺术)之乡",更是江西的"傩舞之乡"作为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人表,南丰"跳傩"所包括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南丰"跳傩"是一种艺术复合体,它的傩舞、傩面、傩乐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南丰"跳傩"是中国傩文化的一个代表,也是亚州汉字文化圈内的一种文化遗存。中国的傩文化和许多国家类似文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南丰跳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民俗生态依托渐失,艺人队伍后继乏人,傩班渐减。有鉴于此,急需加以保护扶持。

  【表演】

  从南丰傩舞的品种上分,既有传统的大傩舞,也有衍生的竹马、和合、八仙等杂傩舞,还有傩戏《孟姜女》和傩舞与狮舞结合的《打大狮》。从傩舞的仪式上看,大致分为起傩(下殿)、演傩(跳傩)、驱傩(解傩、搜傩、搜除),圆傩(上殿)四段仪式,每段仪式有规定的礼仪和套数,傩乐、傩服、傩具、傩歌丰富多彩,神词、赞诗、符咒内容丰富。从傩舞的内容上看,大多取材神话传说及历史典故,既有驱鬼逐疫的《开山》等节目,也有演义传奇人物的《关公祭刀》等,还有农耕文化情结的《獭捉鲤鱼精》等,现今还保存了近百个优秀传统节目和2000多个傩面具。从表演特点来看,还有文傩与武傩之分,单人舞、双人舞和多人舞之分。

  此外,南丰各地留存的20余座傩神庙,也充实了傩文化的内涵,其中始建于明代的三溪乡石邮村傩神庙最负盛名,一幅“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楹联令人叹绝。

  【传播】

  建国初,南丰傩舞在文化部门的重视下,经过挖掘、整理、研究,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创作了《丰收乐》、《开天辟地》、《界碑》等一批新编傩舞节目。1955年,南丰曾举办全县傩舞大会演,26个傩班代表参加,前后选派了《文王访贤》、《和合》、《判官醉酒》等傩舞节目参加江西省、中南区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丰县前后恢复了130多个傩班,傩舞艺人达2000余人,位居江西省之冠,建起了一支覆盖全县境内的老中青结合的傩舞艺人队伍。

  如今,南丰傩舞10余次参加国内民间文艺会演及文化交流活动,两次应邀赴日本演出,震惊东瀛,有关南丰傩舞的专题片也已先后在国内外数十家电视台播出。去年6月,来自美、韩、日、俄、法等2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南丰,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田野采风活动,使南丰傩舞更加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

  南丰县是文化部第一个命名的中国“民间傩舞艺术之乡”。傩舞,南丰俗称“跳傩”,是南丰乡傩的主要表现形态,它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汉初,长沙王吴芮驻兵南丰军山时,即在西乡一带“传傩以靖妖氛”。唐末,饶州余干县余氏为避战乱,徙居南丰,将祖先在四川为官时崇奉的傩神清源祖师“请至”金砂村,立庙奉祀,世袭“驱傩”。南宋时,邑人刘镗作《观傩》诗曰:“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诗中详细描写了南丰傩舞剧的演出情景。明清两朝,南丰乡傩发展很快,许多村庄修建傩庙,组建傩班。如上甘村永乐年间(1403—1424)迁建的傩庙现仍保存完好。民国年间,南丰有班队100余个,解放后发展为130多个,统称为傩班,节目都称傩舞。

  南丰“跳傩”保留了古老的傩礼仪式。民国前,每当立春日,官府于东郊举行迎春礼,“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戏,衣彩衣,戴面具而舞”,“官舞竟,则遍舞于民间”,城镇与农村,处处锣鼓,家家“跳傩”,直至元宵之后。一些大傩班沿袭古礼,举行隆重的“搜傩”或“解傩”仪式,几个捉鬼神灵,或执铁链,或举桃剑,到各家厅堂或房间“索室驱疫”,将虚拟的鬼疫解送村外水中。然后举行占卜“判筶”仪式,祝祷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有的傩班则与灯会、戏社联合,举行大型游乐活动。数百村民出灯,与傩班、戏班弟子一起串村游堡,跳傩演戏,送陈纳吉,形成农村的狂欢节日。

  南丰“跳傩”流传近百个节目,内容来自神话传说、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有《开山》、《雷公》、《魁星》、《财神》、《哪吒》、《杨戬》、《金刚》、《纸钱》等独舞,有《白祇》、《回子》、《对刀》、《钓蟾》、《双伯郎》、《花鲍对阵》、《小尼姑下山》等双人舞,有《福   禄寿》、《八仙过海》、《张天师召将》、《水漫金山》等群舞,还有《西游记》与《封神榜》舞剧系列节目。其中一些节目是“哑杂剧”的表演形式,如《傩公傩婆》与《钟馗醉酒》等。傩舞风格各异,有的巫步手诀,舞姿诡秘;有的古朴刚劲,节奏强烈;有的刚柔相济,表演细腻;有的模拟生活,风趣幽默。表演中,有的大傩班还穿插技巧和武术节目,保留了古代百戏演出风格。

  南丰“跳傩”现存2300多枚面具,有驱疫神祇、民间俗神、道释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等150个种角色。面具造型浑厚,色彩古朴亮丽,文化符号隐秘。“跳傩”音乐丰富,有清锣鼓、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等伴奏乐队,民乐俚曲,融合一体,共同构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南丰傩文化。

  南丰跳傩“活化石”罗会武

  南丰傩舞古老稚拙、粗犷豪放,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蕴涵,被称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该县石邮村的跳傩在南丰傩舞中最具代表性,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舞的原生态文化价值。

  罗会武———石邮村傩班的“大伯”,他熟悉傩坛各种咒语、科仪,是恢复和传承傩班的主要人物。6月3日,他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确定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江西省仅4人)。作为“傩舞八伯”的掌门人,罗会武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和傩艺绝活?6月7日,记者来到南丰县,走近这位有着南丰跳傩“活化石”之誉的傩艺老人。

  跳傩半个世纪 

  6月7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南丰县三溪乡石邮村,见到了傩班“大伯”罗会武。说明来意后,罗会武和傩班“三伯”叶根明把我们领到村里的傩神庙。这里是村民最重要的傩事活动场所,门前的一块空地是平时聚会的地点。这座木质的乡村小庙占地面积虽不大,但却显得古仆典雅,尤其是庙内一幅“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的楹联令人叫绝。

  落座后,记者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傩文化的传承老人:1.6米左右的身高,裤子上打着补丁,脸上皮肤黝黑,但给人的印象却是精神矍铄。他坚持坐在庙内地上用稻草编织成的圆形草垫上,“坐高凳吊脚,草垫松软坐起来更舒服。”罗会武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67岁,村里每年农历正月都要跳16天傩舞,他耳濡目染,从小就对傩舞感兴趣。

  1958年,罗会武时年18岁,生性机灵的他和村里其他3位后生被当时的头人吴如寿相中,进入傩班学傩。其他3人因动作不到位等原因陆续被淘汰,仅他1人经过筛选留在傩班,成为年纪最小、排行最末的“八伯”。罗会武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石邮村的傩舞是在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由广东潮州传入流传至今。石邮村是一个仅有200多户村民的村子,吴姓是大姓,大概占总人数的90%以上,还有罗、刘、叶等11个外姓。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由推举出的吴姓人氏作为头人管理傩事,按照老规矩,跳傩的全是小门小户的外姓男子,他们犹如戏子。因头人为吴姓,所以,吴姓子弟不得加入傩班。

  傩班的建制非常严格,按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根据入行的先后顺序称为“大伯”、“二伯”……“八伯”共8人。“有去世或者因故离开傩班的,再由头人招新人填充,余者升位一格,人数始终保持8人。罗会武从事跳傩已有半个世纪,由“八伯”升到“大伯”用了40多年时间,他是目前石邮村傩班惟一一位掌握所有技巧的人。

  勤学傩舞技艺绝活

  南丰傩舞又称“驱舞”,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一种仪式。傩班由吴姓头人管理,制度严格,杂姓弟子争相加入。傩舞表演的折子戏都是由傩班内部口头传授技艺、手把手教,这是石邮村傩舞保持古味的重要因素。 

  罗会武告诉记者,他刚进傩班时,年纪最小、排行最末,由于年轻,加之身材矮小,他所跳的傩舞多半是消耗体力的折子戏,如《判官醉酒》、《跳凳》等,《判官醉酒》表演的是钟馗和两个小鬼相互敬酒、喝酒的情形。罗会武头脑机灵、悟性高,很快就熟练掌握了8个折子戏的动作要领(每年正月傩事活动,傩班一般表演8个折子戏节目)。  

  做了10多年的傩班“八伯”后,随着技艺的长进,罗会武在傩班的位置也逐渐前移,上个世纪90年代,罗会武已成为傩班“四伯”。

  在傩事活动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技艺,便是念请神词、祈福词(俗称念咒),要想成为傩班“大伯”,就必须掌握这些绝活。当时的傩班“二伯”刘家龙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在傩神庙内教罗会武念请神词、祈福词,经常一念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二伯”手把手教,非常严厉,罗会武丝毫不敢偷懒。经过长时间的磨练,罗会武已能非常流利地念出请神词、祈福词。在掌握了跳傩所有的绝活和技巧后,罗会武的傩艺水平也不断提高。

  罗会武卓绝的傩舞技艺备受村民景仰,他坐上石邮村傩班“大伯”第一把交椅后,村里人一遇头痛脑热等身体不适,便会找他念咒祈福,多数情况下居然十分灵验,还有的村民向他求福、求学、求子,罗会武念咒的绝活成为一方美谈。

  倾心倾力传承傩文化

  罗会武虽已67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说,这或许跟经常跳傩有关。罗会武膝下有1男5女6个子女。按照祖传规制,近年来的傩事活动都是由吴氏家族推举出的32位头人负责,在32位头人中又经过民主推选产生6人,负责管理傩班日常具体事务,即头人常委制。遇有重大活动由6人分工安排,卫生、后勤、治安、财务等各司其责,傩班只负责跳傩。

  为了把傩文化传承下去,罗会武正在把自己掌握的傩艺(包括念咒绝活)悉心传授给目前傩班“三伯”叶根明。憨厚质朴的罗会武对记者说:“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让我备感责任重大。今后,我将继续跳傩,直到跳不动为止,同时,教好下一辈,使南丰傩舞这一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发扬光大。”

  古老神秘的傩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爱好者的目光。从上世纪80年代石邮村傩班首次到省城南昌演出算起,已多次到全国各地展示傩艺,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献艺。1998年,傩班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傩班进京表演;二是受来石邮村采风研究傩舞的日本学者广田律子的邀请,罗会武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随傩班到日本名古屋参加当地一年一度的民间表演活动,他们所展示的傩舞艺术在日本引起轰动;2002年,他们再次赴日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中日韩三国艺术展览,古老的中国傩文化深受日本人的赞誉。

  1995年大年初一凌晨,在重重大山阻隔的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神庙”门前,三声火铳惊天动地,随后,八位身着古装的傩神从雨中鱼贯进到庙中,对着悬挂在墙上的面具和端坐在台上的小太子--一个被供奉在傩神庙中代表上天的小木偶,行起叩拜大礼。

  此时,庙里挤满了前来上香敬神的男女老少。村子里一部分头人也庄重伫立在神台两侧。八位傩神中的大伯高声朗诵着敬词,并在阵阵鞭炮声里,取下尘封一年的面具。一阵鞭炮声过后,人群中骚动起来,八位傩神大步跨出庙门,紧接着震天的牛皮鼓响了起来,傩神们沿着村边的小道消失在雾气茫茫的雨中。石邮村位于江西省南丰县三溪乡,这是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据说,村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子中的主体建筑建于清末民初古,虽然已经有些破败,但仍然显得尊贵。值得一提的是,村旁的墓地中,仍然存有大量乾隆、道光年间的石碑。石邮村现有人口1100多。吴姓是村里的大户,世代传承的头人有24位,1980年代中期经协商,又增加了12名。

  村里人跳傩是为了避疫驱瘟,村民们相信跳傩后全年无病、五谷丰登、一家平安,有傩神保佑;如不跳,下一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跳傩时由村民们扮演的傩神要戴上各具象征意义的面具,面具是木雕的,既有宗教人物,如开山、钟馗等,也有世俗人物,如傩公、傩婆等。当地人把面具当作圣物看待,凡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石邮村八位傩神在当地称为“伯”。伯的来历也颇有讲究,他们都是从吴姓以外的其他小姓中挑选出来的,并且有着严格的辈份,从大伯一直延续到八伯,一位过世了,另外一位补上来,最小的八伯由头人们推举,再从杂姓中挑选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永远保持八个人。八位伯也有着严格的分工,五伯、六伯负责挑担子,只有大伯、二伯才有资格去拿面具。

  跳傩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回,十六日回村“搜傩”。“搜傩”仪式极其热烈隆重,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在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赶到石邮村自己的亲戚家中来,村里往往也要摆上几桌到几十桌,集中招待一些来此地观傩的“上面人”。

  “搜傩”当晚,整个村庄沉浸在一派狂欢、神秘,而又不失庄重的气氛之中。人们拥挤在傩神庙里,此刻,神案上早已摆上硕大无比的蜡烛,庙内薰香弥漫,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喝了白酒、谷烧酒的人们此刻大都兴奋难耐。庙门外,几十只火铳随鞭炮一起并列。仪式开始前,一位德高望重的头人口中念念有词,引领傩班众弟子跪在神案前,面对神龛上的面具三叩九拜,执问卦,祈祷傩神降下吉意。突然,鞭炮、火铳、鼓声四起,傩班似乎在顷刻之间领到了傩神的旨意,迅疾冲出傩神庙,开始挨家挨户“索室殴疫”。所到之处,每户都在厅堂内供好了“三牲傩饭”,虔诚恭迎。傩班3者在户主门前击鼓喊辞,紧接着钟馗率两小鬼,手舞铁链冲入厅堂,在屋内呼嚎跳跃,口中“傩、傩、傩”之声不绝于耳。最后以钟馗把“鬼”捉住而告终。这既不是遥远的异帮精心策划的演出,也不是少数民族神秘的宗教仪式。这是汉族,这是一群由汉族村民举行的仪式--驱鬼迎神、祈愿丰年。除在村里的公地,如其它几座庙宇、祠堂举行外,村民们更把这一切举行到每家每户中去。傩公、傩婆、财神、开山、判官、小鬼、钟馗轮番上场,厮杀、迎财、驱鬼、对饮、爱抚、交媾、生育。这里的傩,也可以称作傩祭,是在年终岁尾举行的驱恶鬼逐疫病的祭祀活动。村民们在驱赶恶鬼时都要一起发出“傩、傩、傩”的叫喊声。

  古代的宫廷傩也被称为“国傩”,此外还有鼓舞士气的军傩。古时傩祭每年举行三次,并且规模很大,肃穆庄重,季春、仲春为统治者举办的,冬季这一次则多由平民百姓自发举办。史料记载,在3000年前的周代,国王诸侯代表国家举行“国傩”,全国上下吼声联联。石邮村的傩,据当地村志记载,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与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其他几个村庄的傩一样,都可以被叫做“乡人傩”,它是由村民们自己演绎的。作为起源,这里的“傩”,古拙,刚劲,仪式的成份大于娱人的成份。古代在宫廷里主持傩祭的官吏叫方相氏,在石邮村主持傩祭的人却是这里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宗教权利的吴姓头人们。古时祭祀,方相氏蒙上熊头,披上熊皮,戴上有“黄金四目”的面具,穿着黑色上衣,系着红裙子,手执戈和盾,率领众多的奴隶在宫廷内驱鬼。石邮村的头人们除了引领傩神小太子到达固定的地点外,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这八位傩神的表演,偶尔,他们也会站出来指出表演中的失误,甚至有严厉的训斥。

  在汉民族现存的、具有宗教色彩的仪式中,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傩承载了汉族之所以成为汉族其最为原始的力量:刚劲、无忌、血腥、坦然、秩序,还有尊严,多年来,傩仪式一直在维持着石邮村子的秩序。傩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村民们的时间及生活节奏;行傩过程中,总伴有劝戒人们要尊老爱幼、不偷不盗等,否则就会遭到报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规定了村民的道德秩序。与汉民族其他温文尔雅,甚至萎萎琐琐的内谴自责的仪式比较,傩,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来自本民族底层的力量。


相关同类新闻:
[前一条信息] 南宋-元江西南丰窑灯
[后一条信息] 南丰泥炉:困境中寻求新突破
         
 
  百度推广
  赞助商链接

南丰新佛山陶瓷
南丰新佛山陶瓷经营各类装饰陶瓷,卫浴等。欢迎您的光临。

www.nanfeng.info

中国晨曦网络工作室
提供建站程序\域名注册\电信网通双线主机服务商

www.chenxi.net.cn

我要报警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与我联系 友情链接 留言反馈 南丰论坛
本站部分资源收集于网络,若侵犯到您的利益,请告知!谢谢! QQ:88354653  E-MAIL:info@jxnf.net
© 2007-2017 中国江西 南丰信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07000283号   技术支持  晨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