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人,后人称为“南丰先生”。他是宋代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是在欧阳修所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著名文学家。他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不久便成为古文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为古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曾巩在他多篇文章中,直接或间接提出了自己文学主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要文以明道。曾巩在《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中说:“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上,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下。”继承了韩愈“文以明道”的观点。二是要文道并重。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三是取其自然。曾巩在《与王介甫第一书》中,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意见时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这是欧阳修的观点,也可以看作是曾巩自己的看法。学习前人不必形似,而应取其自然,对矫正宋初以来某些古文家的模拟造作习气,发展平实流畅的文风,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曾巩文学创作主要成就是散文。曾巩存有散文1111篇,其内容极为丰富。在大量议论、记叙、序跋、碑铭等类的文章中,指陈朝政得失、关心民生疾苦,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他的议论文写得纡徐委备,说理透辟,心平气和。曾巩散文艺术性很高,《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这说明散文在曾巩手中真正成为运用自如的工具,无论哪种文学体裁,无论表达何种内容,他都能独具匠心地剪裁,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进入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曾巩诗歌成就不如散文,但他也写了不少的好诗。现存400余首诗有着丰富而充实的内容。有的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有的诗描绘了家乡的山水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家乡的炽热感情。此外,曾巩还有不少关于咏史、咏物、写景、赠友等方面的诗作,且不乏名篇。钱钟书在《宋诗选注·曾巩》中评价:“就八家而论,他的诗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除诗文外,曾巩亦作词。对于曾巩的词,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心绝倒,不可读也。”因此,曾巩作词少,且以其“不可读”而乏于流传。
总而言之,曾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散文大师,被明代茅坤誉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又是宋代临川文化史上的一代文化名人,被临川人民誉称为与“二晏”、王安石并立的宋代三座文化高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