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丰县,依托蜜橘这一特色产业,大多数农村群众实现了致富奔小康,但仍然有贫困户3924户,贫困人口10628人。
为尽快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穷,实现到2017年年底,力争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目标,该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坚持“授鱼不如授渔”的原则,通过“把准脉”、“开好方”等多种针对性帮扶措施,力争帮到最需要的地方,扶到最需要的群众,拔掉农村“穷根”,让更多的农民致富奔小康。
“现在在蔬菜基地做事,每天能挣到80多元,日子也越来越好。”日前,该县白舍镇李家村村民罗平兰喜悦地告诉笔者,罗平兰家共有五口人,60棵橘树每年5000多元的收入就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镇村干部帮忙介绍,推荐她到当地一家蔬菜基地上班,负责蔬菜管理和采摘,每月可以给她带来2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丈夫出去务工,一年下来,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现在罗平兰不仅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去年还盖起了新房。
该县大力创新帮扶举措,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立健全了贫困村、贫困户电子信息档案,分类制定脱贫计划,争取了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实现社会保障项目对贫困户全覆盖,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大力实施“六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个村派驻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制定一套帮扶方案、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个贫困户制定一项帮扶措施,确定一个增收项目、落实一名帮扶人员,让精准扶贫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还加快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扶持模式,使更多的群众摆脱贫困。同时,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大力推行整村扶贫计划,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感谢政府好政策,通过这几年的扶贫,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白舍镇田东村党支部书记罗良财高兴地说。该村共有10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6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678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自2012年该村被列入扶贫挂点村以来,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居环境,新建了200多亩蔬菜基地,扩大了白莲种植面积几百亩。如今,“田成方、园成片、渠成网、树成行”成为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农民人均收入也迅速增加至现在的7000多元。(程俊)
【相关新闻导读】
·中共南丰县委关于落实市委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第九组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
·村民称扶贫款未到位 南丰莱溪乡政府称用于基础建设
·抚州市委专项巡察第九组对南丰县开展扶贫领域开展专项巡察工作
·南丰网络扶贫重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