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漫步在常山城乡,“瓦西里”(讲什么)、“食饭嘛”(吃过吗)、“聂俚崽”(女孩子)、“崖该有涅光么”(晚上有月亮吗)……这些生活用语就常常萦绕耳畔,这就是江西南丰的方言,是“嫁”给常山的南丰人纯真的乡音。在常山这个包容的小城,南丰人可是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古话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把人类的需求归结为五大类,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交往的,是需要流动的,也常常表现为迁徙。因而,历史上江西南丰人移民常山,或许是为了生存,哪怕是某一方面的需求,他们“嫁”给常山也是主观和客观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常山真正是一个包容的地方,是它给了“南丰人”休养生息之地。让我们顺着南丰人移民常山的脚步,去拾掇历史的点滴,权当抛砖引玉。
迁徙常山溯缘由
迁徙,是指从一处搬家到另一处。南丰是江西东部的一个县,南丰人迁徙到常山,他们首先面临的是常山是否可以接纳,那么,常山历史上的人口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常山历来属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每年4月至10月,是暴雨、冰雹、台风等气象灾害频发期,也是大范围洪涝、干旱的集中发生期。据《常山县志》记载:816年“五月山洪毁庄稼”;1217年“朱熹奉命来常山视察灾情”;1401年“六月飞蝗食禾穗,竹叶皆尽”;1506年“地震,大旱”;1509年“正月连降雪23天”;1536年“久雨,十九都一带地陷为渊”;1539年“六月初五,大水浸城,水深丈余,房舍、器皿、猪牛蔽江而下,男女暴尸江面不计其数,秋,大饥疫”……这是常山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其二,社会动荡,兵燹不断。据《常山县志》“大事记”载:1121年“方腊起义入常山”;1146年“苗傅反宋攻打常山”;1512年至 1513“江西王浩八起义两度进军常山”;1566年“李建中起义进军常山,死伤数千人”;1675年“耿精忠部将马九玉攻占常山,杀伤甚众”;1856 年至1864年太平军七次攻克常山……这也是常山人口锐减的原因之一。
康熙二年,知县曹希濂称“常邑荒残,民人逃散,按户口半属空图”;康熙四年(1665年),衢州知府雷经在《历勘情形详文》中也称:“常邑流亡日众,户口日诎,不得已以现丁赔纳逃亡,如此,民安得不尽逃?田安得不尽荒哉!”据历史资料统计:元代(以1310年为例),常山58421人,明代(以 1391年为例),常山86819人,清末(以1909年为例)常山93346人,可见常山历经元、明、清600多年历史,人口才增加3万多人,其中还包括了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移民,客观上为江西的南丰移民迁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据1994年版江西《南丰县志》记载:洪武三年,南丰遭战乱天灾,县民始迁徙外流,常山居多。又称:明清数百年间,南丰县不少农民迭遭战乱和天灾迁徙外流江西玉山、浙江常山、江山等地,南丰后裔在以上三县计3662户、16791人,148个自然村。
又据1990年版《常山县志》明确记载:我县地处浙西边境,与江西紧密相连,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有来自江西等大量移民。全县1522个自然村,其中说江西南丰话的有526个村,占34.56%。可见,南丰人说南丰话在常山“三分天下有其一”,并不为过。
【相关新闻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