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居常山何为生
从南丰迁徙常山的居民靠什么来养活呢?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主要靠垦荒种植农作物谋生,这也是由常山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常山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地貌,连绵的怀玉山脉和千里岗山脉为移民带来了暂时的发展空间。种麻是江西南丰籍移民的传统,也是在常山山区发展求生的一个重要路径,时人有曰:“今矿害虽无,而继靛以射利者,其弊已伏于麻蓬。大约流移杂处……日引月长,岌岌乎有反客为主之势。”雍正二年《常山县志》卷1《舆地》中有《麻山小序》一文,说“间读江山县志,武陵江公岌岌乎有反客为主之惧”,可见惧怕植麻之江西移民反客为主,在雍正年间已成为土著之共识。种麻者由土著招来,流人租地种麻,土著获取地租。“他方流寓,以种麻为生,土人嗜其微利,立券招租,聚散不常,不可不防其渐。”这一切似乎都可证明江西移民人口之众多。从目前的一些调查情况来看,南丰籍移民主要分布在常山的山区,许多地方如今依稀可见“种麻”和“棚户”的遗迹。
开荒种植其他农作物也成为南丰移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常山地处金衢盆地,地势以低丘为主,夹杂小片的平原。这类地形本来当是开发较早的居民稠密区,但是常山地处交通要道,繁重的徭役导致了人口的流失,史载:“常山最贫,由孔道送迎,农皆为夫,肩背作田,而足作犁,田之荒芜,坐是故也。”根据现代医学调查,血吸虫病流行也是造成了常山长期萧条、人口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江西移民正是填补了常山生产生活之人口的不足,迁徙之后与当地的居民一道大力投身于开发种植业之中。万历《衢州府志》在论及常山县当时的情形时说:“流民群来开垦,得利旋去”,闽籍流民开始并未定居,每年秋后,他们中的半数要回原籍,只是“三藩之乱”战争结束后,江西、福建移民才渐渐定居下来。

【相关新闻导读】
|